


在石材應用過程,會出現一些石材病變或者問題,除了常見的吐黃、返堿、霉變、水斑等,還有石材空鼓,也就是石材和基礎粘接不牢固,敲擊時發出如擊鼓般回音的一種現象。
石材空鼓的危害如何呢?
一般來說,如不能及時有效治理,石材空鼓的面積就會不斷擴大,受到外力時候就會形成斷裂或者破碎,而且使用時間越長,對石材破壞也就越是嚴重。
另一方面,當石材進行整體研磨時候,空鼓還會影響到無縫化處理,造成開膠、黑縫、吸水,最后也致使石材斷裂。
面對石材空鼓,怎么補救呢?首先我們還得從源頭入手,了解地面石材空鼓的原因。
1、鋸解面問題。原則上,石材背面應該切成毛面或粗面,但國內卻普遍采用金剛鋸將石材背面鋸解成光滑面,而這種光滑面的粘接力遠低于毛面,所以容易造成空鼓。
2、地面防滑劑的問題。對于石材地面防護劑來說,不但要實現防護效果,還不能降低石材和水泥的粘結力,一旦選擇不當,造成板材脫離,也就形成了空鼓。
3、在低溫環境中施工。如此環境中,水泥中的水分子處于凝固狀態,不容易揮發。但等到鋪裝完使用時,溫度上升導致水分揮發,留下空間,形成空鼓。
4、粘接材料的問題。例如地面所用水泥,粘接劑,云石膠等不符合國家標準,,造成粘接力度不夠,也會使得板材與地面脫離而形成空鼓。
5、安裝工藝問題。如鋪裝技術欠佳或者鋪裝養生期不夠。
空鼓的治理的目的就是提高地面石材的結構能性能,滿足后續施工需求。
常見治理方式有三種:
1、灌注法
適用于面積不超過板材2/3的空鼓。利用注膠機、手電鉆、玻璃鉆頭、合金鉆頭工具,采用注入水泥漿或云石膠,使其填滿空鼓部位,實現石材與基層之間的粘接。
2、加固法
適用于石板材邊角位置的空鼓,面積不大于板材1/3,采用手提式切割機、切縫片工具,用云石膠順著板材接縫處注入。
3、粘貼法
對于空鼓造成地面已經松動,則必須重新鋪貼。將板材沿著四周接縫處進行切開,再用橡皮錘敲擊使其松動后,用玻璃吸盤將石材取下。最后采用正確凡是鋪貼上石材即可。
相關文章